首页 > 杂文集锦 > 月形字相互呼应 从月字旁的字看汉字的智慧演变

月形字相互呼应 从月字旁的字看汉字的智慧演变

来源:心友杂文网

“月”字是汉字中的常见部首之一,一个字的部首往往能暴露出该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月”字旁的字更是一个印证。那么月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是“望”,甲骨文是左半边是一个扫帚在清扫,右边是一个月亮;到了金文时期一个月亮、下面两个插着两个毛笔,似乎是描绘标题和行文的场景;到了篆书时期加入了“月亮”形状。后来的隶书、楷书基本沿用了篆书的形态,但增加了自己的特点与审美要求。

接下来是“朋”,甲骨文是三个人并肩而立,躬身下拱,后加月旁;金文同样是三个人并肩下拱,但是变成了左右有人,中间没有。到了篆书时期“月亮的形状”已经不太明显,显得比较方正直白。

再来看“胖”,古人把“月”字理解为是月宫中的女仙,故在“月”右边画了一个“胖”字,意为她肚子圆圆的。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乙瑛》中写作“王尝胖日出”,意思是“晨曦时分王尝的肚子很圆。”篆文则是一只胖兔边上有两个月亮。

最后是“朔”,甲骨文其中一种是一个人加两个月旁,表示能分别察看月亮的两面;金文时期,变成了一个人带一个头盔加两个月,反映出了“月亮的旋转”;到了篆书时期,“月亮形状”已经退化成为一个“立方体”,旁边仅留有一个勾,也就是天文学中使用的化身。

一些汉字的演变,正好印证了“月”字旁字与月亮之间的关系。汉字的演进不只是形迹的变化,更蕴含了古代先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体悟,也透露了他们肝胆相照的朴实性格和想象力。月字旁的字也正是体现了这种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古代文明智慧的结晶。

相关信息